我校艺术学院教师王艺播受邀于武汉音乐学院和四川音乐学院讲学。讲座主要内容“后调性音乐中的音高组织技术、技法及分析系列讲座”的第四讲《自由无调性——第二维也纳乐派早期创作中的音高组织技术》。

2024年3月28日上午8:30-11:30于武汉音乐学院讲座,讲座由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符方泽副教授主持,来自作曲及作曲理论的硕士研究生聆听讲座,并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解答与交流。

2024年3月29日下午14:30-17:30于四川音乐学院进行讲座,来自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和音乐学系的研究生及老师聆听讲座,并进行提问与讨论,反响热烈。

图注:与武音作曲系教师合影
此次后调性系列巡讲,获得两所院校的高度认可。王艺播所承担的第四讲《自由无调性——第二维也纳乐派早期创作中的音高组织》,从史学的角度梳理了第二维也纳乐派三位作曲家在自由无调性阶段创作中其音高组织逻辑所体现出来的调性特征,与尝试背离这些特征去寻求新的音高组织关系间交混状态。该讲座从音高中心、和声功能、旋律构成、音响织体、体裁曲式等各个层面,全方位地探讨了转型时期音乐创作的变化及其所带来的理论问题。其中对所选经典作品的分析,主讲人采用了多元化、多维度的分析技术,并因此获得了对这些作品较之以往不同的新的结论,凸显其理论创新建树之端倪。

